控制权或变更,良品铺子拿什么赌明天?
当零食赛道的竞争硝烟愈发浓烈,曾头顶“高端零食第一股”光环的良品铺子(603719.SH),正加速褪去往日荣光。业绩的持续下滑,让这家一度站在行业风口的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
更令人瞩目的是,一手将良品铺子从初创推向上市的创始团队,如今似乎也决意转身离场——这个由他们亲手缔造的零食王国,是否要迎来“易主”的时刻?
一
创始股东筹划“退场”
7月10日盘后,良品铺子发布重磅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的停牌公告。
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宁波汉意”)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公司股票将于7月11日上午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然而两个交易日过后,投资者等来的是继续停牌的消息。
据7月14日晚间公告,目前,宁波汉意正与相关方积极推进本次事项的各项工作。公司股票于2025年7月15日开市起继续停牌,预计继续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
据公开资料,宁波汉意的合伙人包括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潘继红,四人也是良品铺子的实际控制人。其中,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目前为良品铺子的非独立董事,杨红春、杨银芬还曾轮番担任董事长。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宁波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计持有良品铺子股份约1.5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22%。其中,宁波汉意直接持有约1.41亿股,占比35.23%,良品投资直接持有约1197万股,占比2.99%。
尽管此次控股权更迭的具体操作路径尚未对外公布,但资本市场上出现的种种异动,实则早已埋下了伏笔。
今年3月5日至6月4日期间,良品铺子第二大股东达永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减持40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总金额4774万元。达永有限公司自2023年6月以来已实施15次减持操作,持股比例由最初的30.3%降至18.16%。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也曾于2024年6月因自身资金需求,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完成减持0.15%的股份,套现736万元,持股比例降至35.23%。
此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良品铺子曾经的重要投资方,高瓴资本在其上市满一年之后,便开启了多轮减持动作。自2021年3月起,高瓴系便通过多次减持持续降低持股比例。据良品铺子年报信息,2023年的前十大股东名单里,仅香港高瓴仍持有3%股份;而到了2024年,高瓴系旗下公司已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这一变化或意味着高瓴资本已完成了实质性的清仓操作。
无论这场控制权更迭终局如何,创始人团队急于套现离场的心思早已显露无遗。当资本退潮的凉意与实控人筹谋抽身的信号交织成网,这家曾冠绝一时的“高端零食第一股”,正一步步滑向前所未有的行业困局。
二
展开全文
价格战未能挽回颓势
良品铺子创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湖北武汉。公司主要从事休闲食品的研发、采购、销售、物流配送和运营业务,是以产品创新和渠道发展双轮驱动,经营全品类零食的新型零售企业。
追忆良品铺子的往昔,其曾在2020年上市之初连续斩获15个涨停板,风光无限。然而,作为曾对标国际品牌的高端零食代表,近年来其业绩表现却持续低迷。
2020-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8.94亿元、93.24亿元、94.40亿元、80.46亿元、71.59亿元,呈现出先增长后下滑的趋势。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仅微增0.95%至3.44亿元;2021年同比下滑18.06%;2022年虽有短暂喘息,颓势稍缓,但2023年再度下滑46.26%;进入2024年,业绩同比降幅高达125.57%,年度归母净利润不仅由盈转亏,亏损额更达到4610.45万元。
面对业绩下滑,2023年底,时任公司董事长的杨银芬曾在内部公开信中坦言,“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仅是活得困不困难的问题,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随后,良品铺子启动17年来首次最大规模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据年报披露,2024年已累计完成500余款产品价格下调。
然而,降价这剂“救市药方”不仅没能止住业绩下滑的颓势,反倒让市场对其坚守多年的“高端化”战略打上了问号。
降价策略虽然促进了门店客单数的提升,但对销售额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直接导致2024年良品铺子的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1.61个百分点至26.14%。2024年其销售费用仍高达15.09亿元,但研发费用仅1937.02万元,产品创新后劲不足,短板愈发凸显。
7月14日盘后,良品铺子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惨淡状况依旧。公告显示,上半年预计净亏损7500万元至1.0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由盈利转为亏损。
对于上半年亏损的原因,根据公告总结为四点:产品结构调整及售价下调导致毛利率下降;淘汰低效门店致销售规模同比下降;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进一步压缩利润;利息收入、理财收益、政府补助同比减少。
针对相关问题,经济导报记者向良品铺子发去采访邮件,但至发稿,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价格战未能挽回颓势,往严重讲,良品铺子已经到了生死抉择的时刻。
三
内部调整不断
业绩动荡的这几年里,良品铺子内部调整不断。杨红春、杨银芬两位创始人轮番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但终究未能真正扭转局面。
今年3月初,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收到杨银芬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的报告,辞职后仍任董事等职。与此同时,董事会选举程虹为董事长,且由其代行总经理职责,直至聘任新总经理。4月,杨红春再次出任公司总经理,任期自2025年4月26起。
资料显示,程虹出生于1963年3月,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曾任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现兼任武汉光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自2022年9月加入良品铺子,任公司董事。
这位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新董事长上任后,良品铺子方面曾表示,其将带领团队重点推进三件事:保持品质升级战略定力、优化全渠道合作模型、强化前中后台响应效率。
从媒体公开报道来看,长期专注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研究背景下,程虹试图带领良品铺子探索“休闲零食+特色农产品”融合发展新模式。意在推动公司品牌与优质农产品的深度融合,通过把控原材料品质,提升市场对品牌的认可度。
不过,今年一季度良品铺子3614.86万元的归母净亏损额,或许表明战略落地仍需时间。
眼下,关于控股权变更的具体计划仍未对外披露,但市场的目光已悄然聚焦于两大疑问:倘若引入战略投资者,能否为企业带来资金、资源等方面获得支持?若实际控制人选择套现离场,是否暗含着对行业前景的消极预判?
随着停牌期限日渐临近,良品铺子控股权变更的谜底即将揭晓。
来源:经济导报
评论